特色

杭州丧葬一条龙服务

杭州地区提供丧葬一条龙服务
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
服务范围:
风水选墓地、迁坟落葬、批发零售: 寿衣 骨灰盒 花圈 殡葬用品。

杭州丧葬一条龙服务


承接项目:
1、殡葬一条龙礼仪服务:
包括习俗指导,遗体寄存,办理手续,设立灵堂,预订酒店,撤灵堂,净宅,开光,遗体告别,遗体火化、骨灰寄存(如下葬可选吉日),酒店谢礼等活动。
2、 寿衣:
高、中、低档传统和现代寿衣;
(包括衬衣、衬裤、棉袄、棉裤、罩衣、罩裤、大衣、帽子、鞋、头枕、脚枕、褥子、盖单、袜子、腰带、腿带、绊脚绳、口钱、打狗棒、干粮)
3、花圈:普通花圈 鲜花花圈;骨灰盒寿材;其他殡葬用品齐全,价格公道,随意选购;专业风水选墓地,迁坟、引葬、下葬等。
丧葬用品销售(寿衣、被面、骨灰盒等)、帮老人穿寿衣、丧葬礼仪咨询、家庭灵堂布置、代办殡仪馆各项手续、联系墓地、联系客车、联系乐队、代办骨灰寄存、代办礼品、花圈、专业主持下葬仪式等。

杭州丧葬一条龙服务

“七七丧俗”有一定依据,头七五七是有说法的

在中国的丧俗文化中,做“七”仪式挺重要的,它一般会和吊唁仪式放在一起进行。依照古代的丧俗来看,人死后其灵柩要停三天以上。这是因为人们觉得死者有一定的复生机会,如果在死后三天时间内没能还阳,这就说明死者真的离开了。

而在做“七”仪式里, 人们每逢七天就有一祭,需要持续七七四十九天,这之后才算结束。现在有不少人都觉得“七七丧俗”很迷信,但其实“七七丧俗”是有依据的,当中的头七五七均有说法。

七七丧俗

“七七丧俗”遵循“七七制度”

首先需要强调,“七七制度”不管在科学上,还是文化传承上都有依据。这个制度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相互柔和的产物。当人死去以后,后人每隔七天就会祭奠一次亡故的长辈,一直延续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七七丧俗”逐渐被简化为“五七”,有些地方甚至只剩下“头七”。而在这两个时间里,后人所举行的祭奠仪式也会相当重视。

七七丧俗

至于“七七丧俗”的形成,学术界认为有两种说法。首先第一种说法是:七七丧俗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招魂文化。第二种说法则是佛教中的“七七”奠、“七七”斋。

这里简单说一说“七七斋”,所谓七七斋,指人死后的四十九天时间里,亲属需要每七天为死者营斋作法,或指第七次之追荐日。之所以要举行这样的仪式,就是为了让死者能够“得生缘”,死者投生后就可以“转劣为胜”。

七七丧俗

对“七”的崇拜

事实上除了上述两种说法以外,还有一些人提出,“七七丧俗”的形成更有可能是因为古人对“七”这个数字的崇拜。而道教以及佛教的说法,只能说是略有些影响罢了。

在儒家文化中,丧葬礼仪被当成是“孝道”的表现,“孝道”又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如何的重要标准,大概也是因为如此,人们才对“七七丧俗”相当重视。

七七丧俗

早在周朝时期,古人其实就已经有了父母葬后,迎其魂灵进入棺木的仪式。且最重要的是,古人有着相当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使得死者的“七虞之礼”延续时长不尽相同。

比如说士之丧为“三虞”,大夫之丧为“五虞”,诸侯之丧为“七虞”。最重要的是,“七虞之礼”起初为周天子、诸侯设立,其他人根本没有权利使用。

后来“七虞之礼”会普及到民间,是因为周朝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现象,再加上“七虞之礼”普及的过程中,还受到了道教以及佛教的推动,因而“七七丧俗”也就成了我国传统丧俗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七七丧俗

在整个“做七”过程中,有着很多具体的礼仪步骤。比如说在广州一带,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整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承担。倘若死者没有外嫁的女儿,就需要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

而头七、三七以及七七,也被叫“大七”,这些日子里的祭奠仪式中,外嫁女儿以及媳妇们需要每人各提一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以此来庇佑死者灵魂。

另外做七仪式通常由女婿主持。像浙江一带,不同地方“做七”有不同的操作。杭州地区女婿要操办“五七”,而宁波等女婿则要在做“六七”。

并且只有到了“五七”,死者才会知晓自己已经身死,因而很多地方都会搭起“望乡台”,就是为了让死者方便眺望阳间的家室、会见亲友,离开得可以无牵无挂一些。

等到四十九天的时候,就需要“断七”了,断七时很多地方会专门请道士和尚来做道场,为活人祈祷,“断七”之后死者的子女们就可以脱下丧服,换上常服了。

停柩与吊唁

我们在前文中有说,古代丧俗中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最开始这样做的确是为了不错过死者复生,但后来要花费很长时间停柩,是因为古时候的丧礼繁缛复杂,不留下足够的时间,根本无法将所有的礼仪进行完成。

比如说天子诸侯,他们在下葬前,需要准备好专门的陵墓以及大量陪葬品,这些均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以及时间。

再加上古代很多地方还有父母合葬的要求,当“父死不知母坟,母死不知父墓”的时候,都需要将死者暂时殡起来,等找到对应的墓地时再进行合葬,因此灵柩并不一定会停留三天,有时候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

然后再来说一说吊唁仪式,吊唁仪式基本上都会与“做七”仪式一起进行。所谓“唁”,则指亲友接到讣告后来吊丧,并慰问死者家属,这时候死者的家属需要“哭尸于室”,前来吊唁的人要跪拜答谢和迎送如礼。

并且布置灵堂、搭建灵棚也有很多讲究,依照各地区的要求,做不同的处理。

不过到现在,这些习俗也只有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还在认真执行,在城市中的吊唁仪式则被大大简化,主要剩下遗体告别和开追悼会。

在进行遗体告别和参加追悼会时,吊唁的人需要身着素装,佩戴白花和黑纱,一一向遗体鞠躬致哀,再绕遗体一周瞻仰遗容。等对死者的主要亲属致以简短的劝慰之语后,就可以离开了。

白事简办 杭州推出“免费全程代办”服务

日前,为防止疫情交叉传染,杭州民政推出丧事“免费全程代办”服务。在丧属签署遗体紧急处置委托书后,杭州民政下属殡仪馆可免费代办遗体接运、火化及骨灰暂存等业务。待疫情解除后,丧属再办理骨灰领取、安葬等手续。

免费代办过程中,杭州殡仪馆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按家属要求确定逝者火化炉型、日期、时段,介绍并确定家属为逝者所选火化棺和骨灰盒等丧葬用品,代替丧属送逝者“最后一程”。

“这项便民服务遵循了‘民政爱民 民政为民’宗旨,不仅方便了因疫情无法亲自送逝者‘最后一程’的丧属,也为年事高或行动不便的丧属带去了便利。”杭州殡仪馆基本服务科周鑫介绍,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杭州民政早在2020年便尝试开展“免费全程代办”服务,2022年该项代办服务在全市铺开。

杭州丧葬费补贴标准

一、政策依据

  1.《杭州市基本养老保障办法》(杭政[2013]104号)和《杭州市基本养老保障办法主城区实施细则》(杭政办[2014]4号);

  2.《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浙江省财政厅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有关问题的通知》(浙人社发[2013]244号)、《转发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有关问题的通知》(杭人社发[2014]100号);

  3.《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杭州市区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管理办法》(杭劳社就[2009]215号)。

  二、申请受理

  1.用人单位参保职工死亡的

  用人单位参保人员死亡的,由用人单位按社保隶属关系向市社保局或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申请时提供以下材料:

  (1)《杭州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申领表》(附件1);

  (2)参保人员死亡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作为参保人员死亡的证明材料包括:合法医疗机构按规定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及殡葬部门出具的火化凭证; 死后按民族风俗实行土葬的,需提交民族宗教事务所证明、清真寺证明;死亡人员户籍地未实行殡葬制度改革,死后为非火化区土葬人员,需提交当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的非火化区证明;在国外死亡的,需提交该国死亡证明(有翻译资质的专门机构翻译的中文版本);遗体捐献,需提供的相关证明等,下同);

  (3)死亡人员身份证、户口本(户籍证明)复印件;

  (4)申领人(遗属)身份证复印件;

  (5)申领人(遗属)和死亡人员的遗属关系证明;

  死亡人员有基本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的,用人单位需同时提供该死亡人员个人档案。

  在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中,显示为企业缴费停保人员死亡的,且不通过单位途径支付的,需提供申领人(遗属)浙江省内银行结算账户(存折或借记卡)复印件,浙江省内银行主要是指工行、农行、杭州银行、联合银行、邮储,包括邮汇方式。

  2.非用人单位参保职工死亡的

  主城区户籍的死亡人员,由申领人(遗属)向死亡人员户籍所在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死亡人员为非主城区户籍的,由申领人(遗属)向市社保局申请。申请时提供以下材料:

  (1)《杭州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申领表》(附件1);

  (2)参保人员死亡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死亡人员身份证、户口本(户籍证明)复印件;

  (4)申领人(遗属)身份证复印件;

  (5)申领人(遗属)和死亡人员的遗属关系证明;

  (6)申领人(遗属)杭州银行结算账户(存折或借记卡)原件及复印件;

  (7)非主城区户籍人员失业期间死亡的,需提供当地就业管理部门出具的不属于领取失业救济金对象的证明。

  3.退休、退职人员死亡的

  已纳入社会化管理的,本地户籍由户籍所在地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站向市社保局申请,外地户籍的由杭州市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向市社保局申请;尚未纳入社会化管理的,用人单位按社保隶属关系向市社保局或区社保经办机构申请。申请时提供以下材料:

  (1)《杭州市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停发(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领取)申报表》(附件2);

  (2)参保人员死亡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申领人(遗属)身份证复印件;

  (4)申领人(遗属)和死亡人员的遗属关系证明。

  4.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

  主城区户籍参保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由其申领人(遗属)在失业人员死亡之日起30日内向失业人员户口所在街道(乡镇)人力社保站提出申请;非主城区户籍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由其申领人(遗属)在失业人员死亡之日起30日内向失业人员暂住或居住地(暂住证或居住证所在地址)所在街道(乡镇)人力社保站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由街道(乡镇)人力社保站报本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申请时提供以下材料:

  (1)《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杭州市失业人员丧葬补助金、抚恤金申领表》(附件3);

  (2)申领人(遗属)本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3)申领人(遗属)与死亡失业人员的关系证明及复印件;

  (4)失业人员的死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5)失业人员失业证或《杭州市失业保险金领取卡》原件及复印件。

  5.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人员死亡的

  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的死亡人员,由岗位所在街道(乡镇)人力社保站向本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申请时提供以下材料:

  (1)《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补贴申领名册》;

  (2)《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死亡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认定表》(附件4);

  (3)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人员死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4)申领人(遗属)与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死亡人员的家属关系证明及复印件;

  (5)申领人(遗属)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缴费年限认定

  通过各区及街道(乡镇)申领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需认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在职参保人员(包含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人员),由受理申请部门或审核部门(视具体经办事项而定)向各区人力社保行政部门(负责视同缴费年限认定)或社保经办机构(负责实际缴费年限的确认)提出;通过杭州经济开发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及市社保经办机构申领丧葬补助金、抚恤金的,视同缴费年限由市人力社保行政部门认定;退休(职)人员的视同缴费年限重新认定按原规定执行。

接到讣告,去吊唁时应该怎么做?殡葬花圈要如何送?

到达灵堂后,首先应该向接待自己的丧属就逝者的离去表示哀悼,并致以慰问。然后在其指引下到接待处签到、登记。随后,取出礼金,将其递交给接待处。递交时,口中可念“节哀顺变”。赠礼金的同时,一般还要向逝者的灵位进献花圈。若是参加现代葬礼,或者本人奉行环保主义,可以用鲜花代替。之后,到逝者灵位前祭祀礼拜。祭拜前应该向丧属稍作施礼,祭拜时应遵循与本场葬礼形式相应的礼仪。若祭拜的人数较多,可在一旁静静等候。祭拜后若无他事,便可离开。

殡葬花圈要如何送?

不可询问死因或病情经过

慰问丧属时,应当坦承自己的震惊、惋惜和哀悼,切忌矫揉造作。同时,应注意不可询问逝者的死因。若逝者是因病去世,不可询问病情的经过。同样的问题被反复询问,可能会勾起丧属心中已经暂时平复的悲痛。因此,与丧属交谈时要注意照顾丧属的情绪,避免提及一些不合时宜的话题。

不宜在灵堂久留

如果不是远道而来参加葬礼的,吊唁结束后应当尽快离开,尽量不给丧属增加麻烦。离开时,要再次向丧属致以慰问和哀悼。

无论是刚到或离开,慰问丧属时都应该在走到丧属近前,做到轻声低语。若丧属有需要,应尽量为其提供帮助。

殡葬花圈要如何送?

殡葬花圈要如何送?

礼金的同时,葬礼参加者还要向逝者的灵位进献花圈,上书挽联,以示哀悼。按照习俗,花圈本应由参加者自行准备。但由于购买不方便等原因,花圈一般都由丧属提前准备,参加者到场后只需提供姓名等信息,由丧属安排人员书写挽联贴上即可。另外某些地区曾经有在进献花圈时附赠毛毯、被褥的习惯,但现在基本见不到了。

挽联格式

分上下两联,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 上联常书“悼念XXX”、“沉痛悼念XXX”或“XXX千古”,下联则写“XXX敬挽”、“XXX泣挽”或“XXX拜挽”。上联位置须高于下联。

除特殊葬礼(如国葬等)和大型公祭外,民间葬礼进献花圈时一般都没有特别的礼仪规定。

花圈并不是传统葬礼的产物,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却成为了葬礼中必不可少的物件。民间葬礼所使用花圈多以纸张、塑料制作,不但浪费纸张,用完后焚烧时所产生的烟尘也极度污染环境。近年来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弃用花圈或者用鲜花作为代替。

鲜花环保无污染,不仅外观比花圈漂亮,其含义也更为美好和深刻。进献用的鲜花一般以菊花或百合为佳,当然也可以选用逝者生前喜欢的品种,但注意不可选用带刺的玫瑰。

我们提倡摒除陋习、环保祭祀、低碳治丧,真诚建议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弃用花圈,选择进献鲜花。这样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能让灵堂看起来更美观,还可以减轻丧属在葬礼后续事项处理时的负担。

丧事礼金折射出来的人性和亲情

以前在农村老家,如果谁家有丧事,再多的子女,一般也只设一个礼簿。而且是由大佬知(事主家请来管事的)定好兄弟间怎样兑钱铺底、礼金怎样分配等大大小小的事务。

我婆家奶奶是两千年去世的,距现在二十多年了,但当时因为礼金搞出来的闹剧,让村民人尽嗤之以鼻,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善良胆小的奶奶九泉之下也是有多无奈和伤心。

婆家奶奶有四子两女。丧事由四子操持,按我们这里风俗,女儿是嫁到人家家的外人,只是亲戚。

奶奶的四个儿子分别是:大伯、我的公公、三叔和四叔。

大伯已经去世多年,在家务农的大堂哥是长孙,代表大伯,二堂哥在淮海水泥厂上班;我公公在大屯煤电公司上班,并且全家农转公司户口,大伯子在公司干消防,我老公大学毕业后,(当时的公司户口也换给大伯子的小舅子上班用了),也在单位上班;三叔家的两个堂弟当时都没成家,四叔家的堂弟刚一岁多(四婶智障,近五十得子)。

我老公初中、高中和大学同学之间都约定过各种礼节的标准,要好的朋友和同事也有类似约定。所以,出殡那天,我公公这一分支里,仅我家的礼节就收了四千多(在当时农村算数目很大),超过其余所有礼金的总和。

和我老公一样的上班族还有大伯家的二堂哥和我大伯子。二堂哥同学和朋友没来一人,而且也没有礼金,他单位派了代表献了花圈,其中有人还把一踏钱给了二堂哥,二堂哥随手放进他口袋里。(拢账分账时,大娘解释说那个人借二堂哥的钱,顺便归还。)我大伯哥更干脆,所有朋情一概没有,单位也没来一个人芽儿,也没有花圈。(拢账时,他私下给我老公谝,这都是他自己的人情来往,所以礼金他全部内收了,人也没让他们露面。)

其实,我老公把所有礼金都如数奉出,有他自己的理由:首先,奶奶疼爱他,他从小跟奶奶的时候多,为了这份疼爱,足以使他这样做。这点我很赞成,奶奶爱屋及乌,每次我跟着老公回老家,奶奶高兴得无以复加,哪怕慈爱地坐旁边看着我们吃饭也开心(婆婆不让她在我家吃饭,我让奶奶,奶奶也不敢,我管不了婆婆的行为)。每次回城,奶奶都在半路截着我们,围裙里兜着鸭蛋、干辣椒之类尽她所能拿出的最好的东西。

本来礼金记在礼簿里也是给我公公这一分支长脸,有时人活着不就是要个脸面吗?这一点也是正常要求。

整个葬礼比较顺利地结束,最后大佬知喊来老弟兄四个来分账。

三叔看过礼单,对我们小夫妻说:叔知道你们小家庭刚建立,买房手头紧,但全当虱子多了不知痒,就算是我们挖了你们一爪子,你们把你的礼金充入总账里,不拿出来给你们了!

我们作为孙辈的礼金被充公,首先是礼金记到明处就是给足了我们面子,(不管在这里讲面子重不重要)。充公也正常。我们不能既得了好名声转头又想再独得了利益。

三叔使着老脸让礼金充公,至少他亲口承认自己占了晚辈的好处。

婆婆听到三叔这样说,而且我老公没有异议,非常心疼这四千多块,于是说大伯家的二堂哥单位只献了花圈,礼金被二堂哥私自收了,也应该拿出来。大娘说,钱是二堂哥同事以前借的,那天正好送来了。

婆婆就一蹦三尺高,围着村子叫骂私收丧礼的,大伯哥马上声援,跟上婆婆也一边蹦一边大声叫骂。

懵圈的老公也要顶上去,加入婆婆和大伯哥的行列。

我赶忙把老公拉住,小声告诉他:第一,人首先要知廉耻,如果对方不靠谱,你难道也和他们一样在屎尿里打滚纠缠吗?况且你把礼金都上在明处,就应该预料到充公的情况,也应该预料到别人不愿意拿出自己的朋情礼金。第二,你自己的亲哥也全部私自收的礼金,如果骂别人,不是也骂自己亲哥吗?

老公顿时醒悟,去阻止婆婆,给婆婆嘀咕几句,婆婆愤愤的闭嘴。

三叔也不追究二堂哥和大伯哥有没有私自收礼金,反正有我们的攥在了手里,人家不愿意拿出来的,要也可能只是徒遭奚落。不如见好就收。

后来,婆婆怪我不和三叔争取,说我不过日子,不知道守财。

我说,这件事以后,我记取教训,下次再有类似的事,我一定及早打算,不会再有让人欺负霸占的事发生,钱再多,不知廉耻的也不配要。

婆婆惋惜地说,你爷爷早走了(去世),现在你奶奶也走了,以后哪还有这样的事也!

我笑,一直望着婆婆微笑着很久———三叔他们算是最后占我家便宜了,但以后很少有交集;婆婆和大伯子的表现让我懂得,婆婆公公的百年之后的事,才是这次丧礼闹剧让我我最应该记取的教训吧!

「民间故事」豆腐宴

豆腐饭,亦称“豆羹饭”,是一种流行于江浙沪民间的丧葬习俗。葬礼结束后,丧家要举办酒席,雅称”豆宴”,酬谢前来参加葬礼以及以现金、实物等形式助丧祭奠的人,被请者一般不得拒绝,否则会被认为是”失礼”。

「民间故事」豆腐宴
豆腐宴

有个叫黄高的佃户,租种了本村杨员外家几亩薄田,农闲时就做豆腐卖。他无论种地还是做豆腐都有一套,被大家称为“小能人”。这名号传到杨员外耳朵里,惹得他不太开心,总想借机作弄一下黄高。

几个月后,杨员外的父亲死了。当地有个风俗习惯,谁家有丧事,村里的老少爷们都要去帮忙。如果主人家人多事杂顾不过来,就让别人办一桌宴席招待客人。杨员外便找来黄高,说:“你帮我招待一桌客人吧。”

黄高一听着实慌了:这样招待一桌,少说也得三十两银子,他哪来这么多闲钱?于是,黄高连连摆手说:“老爷,这事叫有钱人办吧!”

杨员外一听,瞪圆了眼睛说:“你不是‘小能人’吗?我有事求你帮忙,你竟推三阻四。那从今往后,咱就一刀两断,不要来往了!”

「民间故事」豆腐宴
豆腐宴

黄高是聪明人,一听这话,也明白了大概。他怕得罪杨员外,只好先应承下来。

黄高离开杨员外家,一路都在想怎么筹酒席钱。亲戚都是些穷亲戚,相比来说,自己还算富有的。怎么办?怎么办……突然,他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差点跌倒。他定睛一看,只见地上躺着一个白胡子老头。老头两手捂着肚子,面色蜡黄,额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看样子病得不轻。

黄高赶紧俯下身,问他怎么了。

老头有气无力地说:“好人,救救我。”他见黄高一脸为难,又说,“我是想吃豆腐脑想出病了。你只要给我弄碗热豆腐脑喝就好啦!”

黄高一听,松了口气,赶紧说:“那好办,我家是卖豆腐的,你跟我回家吧。”说完,他将老头背起来就走。黄高背着老头回到家,正赶上老婆在磨豆腐。他立刻舀了半瓢豆腐脑服侍老头喝了。

老头喝下去以后,果然恢复了元气,没半袋烟的工夫,脸色就红润起来。

黄高却仍紧蹙着眉头,一脸愁容。老头便问他:“什么事把你难住啦?要是我能帮,就搭把手;要是我帮不了,出个主意也好啊。”

黄高便把自己的烦心事和老头说了。老头听完,竟说:“这好办。你不是会做豆腐吗?就用豆腐招待客人呗。”

黄高只觉得不可思议,问他:“光豆腐就能办成宴席?”

老头拍着胸脯说:“这事包在我身上,我一定把这桌宴席帮你办好了。”

「民间故事」豆腐宴
豆腐宴

虽然黄高对用豆腐办宴席仍是半信半疑,但眼前他也只好把死马当活马医了。这时,他才想起来,还不知道老头姓名家世。

老头只说自己姓蒋,别的不愿再多说。

到了宴席当天,黄高按蒋老头的安排,做了两包豆腐。一包老的,比砖块还硬;一包嫩的,比现卖得还嫩。然后,他又向邻居借了碗盘。一切准备就绪,蒋老头又拿出些粉粉面面当引子,烹、炸、炖、炒、蒸……他七弄八弄一番忙活,就做了满满一桌子菜。

时辰一到,杨员外带着客人来了。其实,他原本只想为难一下黄高,让他出出丑,知道自己一个穷佃户配不上“小能人”这种名号。谁知道,黄高不仅答应招待宴席,还做得有模有样。只见桌上摆了满满一桌菜肴,香气扑鼻、刀工精湛、色泽诱人。

杨员外也算见多识广,却从没见过这样的菜色。但在吃之前,他还要鸡蛋里挑骨头。他问黄高:“这都是些什么东西?人能吃吗?”

黄高赶忙回答:“回禀老爷,这些菜全是用豆腐做的。我以身家性命担保,您尽量吃。”

杨员外听了,暗自吃惊,想不到这黄高还真是能人。但他还是虚张声势地说:“黄高,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你糊弄谁啊?弄了一桌烂豆腐!”

黄高知道杨员外有钱有势,吃过各种山珍海味,不会稀罕这些豆腐做的菜。他也只好硬着头皮说:“老爷息怒。您先尝尝味道,再埋怨小的也不迟。”

杨员外听了黄高的话,就拿起筷子,就近夹了一筷,放在嘴里一尝,眉头就皱了起来。

黄高在一边看着杨员外的表情,心跳到了嗓子眼。难道这菜不合他的口味?

杨员外又连尝了几盘后,才舒展开眉头,招呼其他人一起品尝。

客人们纷纷拿起筷子,他们尝完都瞪大了眼睛。这些菜肴看起来似肉非肉,似鱼非鱼,似花非花,吃到嘴里,却是清脆爽口,回味无穷。众人一边品尝,一边赞不绝口:“好味道!”

「民间故事」豆腐宴
豆腐宴

杨员外本想借机找茬,没想到黄高还真有能耐。他只好就坡下驴,一边吃,一边和客人夸赞:“好味道!”送走了客人,杨员外向黄高打听:“你这桌菜花了多少银子?找谁做的?”

黄高不敢隐瞒,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杨员外听完只觉惊奇,他想了想,吩咐说:“你叫蒋老头再给我做一桌,做好了我重重酬谢。”

黄高把杨员外的要求对蒋老头说了。蒋老头听了,哈哈一笑说:“行,叫他拿一百两银子来。”

这下,轮到黄高吃惊了。他问蒋老头:“这桌菜只用了两包豆腐,怎么好问他要这么多钱?”

蒋老头却理直气壮地回答:“我要的是手艺钱,他要不答应,那我就不去了!”

黄高只好传话给杨员外。杨员外财大气粗,不在乎这点银子,当场拍板答应了。

第二天,蒋老头带着两包豆腐,由黄高带路来到杨员外家。

杨员外吩咐自家的厨子,寸步不离地陪在蒋老头左右。这么做目的有二:一是偷学手艺;二是要看看这桌菜究竟是不是用两包豆腐做出来的。

蒋老头对此心知肚明,却没有点破,该怎么做还怎么做。满满一桌子佳肴,除了调料,全是豆腐做的,色香味俱全……

这一次,杨员外特地请了好多贵宾来品尝。结果,大家仍是齐声赞好。杨员外这才心服口服。

杨员外送走了蒋老头,便迫不及待地问自家厨子,手艺学得怎么样。

「民间故事」豆腐宴
豆腐宴

厨子胸有成竹地说:“老爷,我伺候您这么些年,手艺怎么样您是知道的。我有以前的手艺垫底,再学他那点,还不是小事一桩?说不定我做出来的还更好吃呢!”他为了证实自己所言非虚,还说要当场露一手。于是,他依样画葫芦,开始做菜,结果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有蒋老头做的味道好。

杨员外一看这情况,便吩咐自家厨子:“快,赶紧去把蒋老头请回来!我要雇他专门做豆腐菜。”

厨子一听就慌了。他心说:同行是冤家。要是这老头一来,还不抢了我的饭碗?想到这里,他就说:“老爷,不就是用豆腐做菜吗?您老要是喜欢,我以后慢慢琢磨,还愁做不出来?何必再去破费?而且您现在是图一时新鲜,觉得好吃,多吃两次就厌烦了……”

杨员外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安抚他说:“你放心,我先让他来做一段时间,等你把手艺学会了,再辞了他。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

厨子听了这话,吃了定心丸,赶紧去请蒋老头。他走到半路,正巧遇到了蒋老头。他忙迎上前,传达了杨员外的意思。

谁料蒋老头急着赶路,怎么也不肯出去。厨子没办法,只好一边装出可怜巴巴的样子,说自己奉命行事,办不好要挨罚,一边连拖带拽将蒋老头弄到杨员外家。

杨员外一见蒋老头,就开门见山地说:“老师傅,你年纪也大啦,别东跑西颠啦,留在我家做工,我绝不亏待你。要多少,你开个价!”

蒋老头看杨员外那财大气粗、趾高气扬的样子,不屑地说:“皇帝的御膳房都留不住我,就你一个土财主还想收买我?”说完,他扬长而去。

杨员外呆呆地看着蒋老头的背影,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心说:怪不得!他是宫里出来的,咱可得罪不起……

下葬仪式

下葬仪式

来源: 民政部网站   

  经过了初丧、哭丧、做七、送葬等仪式之后,最后的环节就是下葬了。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等原因,形成了很多不同的下葬风俗仪式。这种下葬的仪式反映了人们对灵魂的崇拜。汉族主要是实行土葬。墓地是死者的最终归宿,所以墓地的选择是埋葬死者的头等大事。墓地要选在地势宽广,山清水秀的地方,找出生气凝结的吉穴,从而可以使死者安息地下,庇佑子孙。

  这种下葬仪式是非常讲究和烦琐的。抬灵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还要祭祀开山,孝子要烧香点烛行开山礼。有的地方要请地仙,还要画太岁,开山的时候要避开太岁的方向,不然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丧家就会遭受到祸害。开山的时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个木桩,然后让孝子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接着八仙就过来做穴,做好之后再把太岁的画像烧掉。这种墓穴,是把灵柩推进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铺垫着两根竹子或者剥了皮的光滑润泽的小杉树。放的时候,把灵柩的上首搁在上面,再用撬棍往里面推,推进去之后再抽掉垫底,最后铲一些草皮把洞口砌严封好。

  灵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后还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妇要在灵前作揖拜礼,然后捧把黄土,在怀里包着,跑回家里把黄土撒到猪栏鸡笼和床下,据说这样就可以得到亡灵的保佑。要是媳妇多的,就要争取第一个吉祥,甚至有脱掉鞋子抄水路捷径回家 的。撒完黄土之后,媳妇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厨房里吃几口饭菜,这叫做”进宝”,是为了图个吉利。

  在旧时,祭祀墓穴是人们非常看重的。祭祀的时候把一只公鸡杀死,用它的血来祭奠。公鸡不会马上就死去,而是在墓穴里反复扑腾,按照旧时的说法,公鸡死在墓穴里的哪个部位,哪个部位的子孙就会兴旺发达。公鸡扑腾下来的鸡毛叫做”凤凰毛”,必须要拣掉。 下葬之前还要由死着的儿子把用五谷杂粮编成的五谷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盖着一张小烙饼。在墓穴里还要放一个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盏豆油灯,叫做长明灯。有的地方还在墓室上嵌一面铜镜,象征太阳。在古代的时候,有钱的人家要远离坟墓,射三支箭,然后马上后退。这样不敢靠近灵柩是因为担心压不住鬼邪,自己会遭殃。在灵柩放进墓穴的时候都必须放炮,说是为死者饯行去阴间。

  按照旧时的规矩,下葬的时间也是要讲究的,必须是太阳落山灵柩也落土。落土的时候”八仙”拽着棕绳徐徐放下,四平八稳之后,亲属们必须抓起泥土扔到灵柩上,这叫做”添土”。灵柩下去之后,先要盖一层薄土,再把墓穴里扫出来的土撒在上面,之后要放上一只碗,叫做”衣饭碗”。这样做是为了以后迁坟的时候动作轻些,免得惊动亡灵,招来不幸。

  民间的习俗认为,人死后的灵魂随时可能从坟墓里跑出来,跟着活人回家。所以下葬的人必须绕墓转三圈,在回家的路上也严禁回头探视。否则看见死者的灵魂在阴间的踪迹,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节哀的措施。不然的话死者的亲人不停地回头观望,总也不舍得离开,是很难劝说的。

  埋葬之后人们必须要洗手,有的还要用酒来洗。这样是表示今后再也不死人,用来驱除晦气。接着丧家要谢吹鼓手和客人。之后还要举行辞灵仪式,祭拜死者的灵位。在有的地方辞灵之后,只要是亲属就要在一起吃饭,这叫做”抢遗饭”。在江浙一带有喝”长寿汤”,吃”长寿豆”的习俗。就是说,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后,在出丧的那天丧家要准备一大桶肉骨头汤,就是”长寿汤”,一大盆煮得烂烂的黄灿灿的大豆,就是”长寿豆”。送丧的人回来都要喝一小碗长寿汤,随意吃一些长寿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寿”。有的地方还把又香又糯的长寿豆分给邻里左右的小孩吃,说法是,吃了长寿豆,日后长又寿。

  这些民间传统的风俗习惯都反映了了生者对于死者的寄意和对生命兴旺的美好愿望。

做‘七’习俗

做‘七’习俗

来源: 民政部网站   

  按照古代的丧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其是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另外,父母死后应该合葬。父死不知母墓,母死不知父墓,都要把死者暂时殡起来,等找到父墓或母墓时再进行合葬。这样灵柩停放的时间就很难说了。

  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所以,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已托生的类别了。如果一个人,生前作恶很多,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使他听到出家人诵经,当下忏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为人了。而道家也认为超度度亡灵最好是在他”七魄”没有散尽之前。

  ”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在广州一带,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

  做七一般由女婿主持。在浙江一带,主持”做七”各有不同。杭州地区女婿来操办”五七”而在临安和宁波等地方,则由女婿做”六七”。 在”五七”的前一夜,很多地方都流行搭”望乡台”。传说,死者只到那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就会在阴间里登上”望乡台”眺望阳间的家室,会见亲友。杭州人习惯在台上放置一件死者的衣衫,上面罩把伞。而苏州一带的地方,在这一天的五更时分,子女们打开大门向西连续大喊三声:”某某回来吧!”然后向灵前痛哭,同时端上事先准备好的酒菜,设奠祭祀,叫做”五更夜饭”,这个仪式就是”喊五更”。天亮之后,丧家就请店事先用花纸扎一座住宅,门窗、厅堂、庭栏、井灶等十分齐全,给人观赏之后,用火烧尽,据说这样可以使死者在阴间有房可住,这叫做”化库”。现在则把纸糊的家电焚化给死人,好让死者在阴间也过上”现代化” 的生活。到了四十九天,便要做”断七”。断七过后就出了孝期,丧家都很看重。亲朋好友参加”断七”礼仪活动。”断七”这一天,请道士和尚来做道场,美其名曰”保太平”。因为这一次则是为活人祈祷。念经拜忏之后子女们便脱下丧服,换上常服。

  在中国南方一些民族中,”做七”期间还有一种”娱尸”的习俗。土家族在留置灵柩期间,每十二天举行一次隆重的守灵仪式,本村和外村的青年男女聚集在丧家的房屋后,吹拉弹唱,跳丧舞,借以谈情说爱,选择对象。跳丧舞,又叫做”散忧祸”、”打丧鼓”,它是土家族祖先巴人早在两千多年多年以前发明的一种民族舞蹈,后来土家族的子女们就一代一代地把跳丧舞传承了下来,流传至今。人死以后,尤其是长辈百年归天以后的第一个晚上,丧家就开始了这种跳丧舞的活动。被请的歌师傅一人击鼓领唱,还有两人帮和,边歌边舞,围着棺材一跳就是几个通宵。跳丧舞是要给死者家属减轻悲痛,解除忧闷,以达到哀而不悲,伤而不痛的目的。

中国殡葬文化

中国殡葬文化

       殡葬文化的定义可以这样理解:殡葬文化就是人们在殡葬的观念、殡葬的操作和殡葬的实物中所隐藏或寄托的某种“含义”。由此,殡葬文化也有三类形态,即:观念形态、操作形态和实物形态。也就是说,人们关于殡葬的观念(如对死亡的称谓)、殡葬的操作(如丧礼)和殡葬实物(如纸钱、棺、墓地)中都隐藏或寄托了某种含义,如对人生的归宿、生命的价值、对永生的追求、对现存社会的反映等,它们就是殡葬文化。

       在殡葬观念方面,如殡葬用词,中国人不直言死,多称“仙去”、“老了”、“作古”之类,这些称呼在挽联中使用频率尤高。现在很多殡仪馆的吊唁厅也很少直称,多冠以它名,如深圳殡仪馆称清莲(厅)、日月(厅)、云天(厅)、茜云(厅)、碧波(厅);珠海殡仪馆则以泰山厅、华山厅、嵩山厅、衡山厅命名;上海益善殡仪馆有万福厅、青松厅、古月厅、长禄厅等;龙华殡仪馆的小悼念厅称泰安厅、长安厅、平安厅、永乐厅、安乐厅等;长春殡仪馆称鹤驾厅、西去厅、永生厅、琼楼厅等;南昌殡仪馆有千秋堂、天乐宫、永乐宫、福乐宫以及宁安厅、平安厅、和安厅、祥安厅、庆安厅等。公墓则多称长青园、福寿园、息园、憩园、归园等。骨灰寄存处也多用它名,如佛山殡仪馆的骨灰楼称长安楼,江门殡仪馆的骨灰楼分别称思亲楼、怀亲楼和念亲楼。

       为什么要如此“转着弯”称呼而不直呼其名呢?原来这些名词中都有很深的含义。它们大体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三类寄托或认知:一类是自然山川,如日月厅、泰山厅或青松厅等,它们或与天地共存,或长青不老,均具有永恒的意义;二类是道家成仙,逍遥极乐世界,如清莲厅、茜云厅、碧波厅、天乐宫和息园、憩园等,人们以此希望先人之灵永存;三类是后人表示永远不忘先人的恩德,如长禄厅、思亲楼等,宣扬了儒家的“孝文化”。

       人们在这一类命名上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以及追求人生永恒的心理,力图冲淡死亡色彩,以及孝道等。因此,人们就不愿直言死亡了。

       再看殡葬操作方面的含义。为什么要殡?原来,殡最初的含义是表示亲属“不忍”死者很快地离去,以及从容准备丧事,便于召集亲朋故旧前来吊唁。丧事祭奠用白色布做装饰(如祭幛、丧服),现在多大量使用鲜花布置灵堂;民间对先人灵柩或牌位瞌头,或亲朋街邻绕灵三周以示告别等。追悼会(旧称辞灵仪式)类似于在给死者“出远门”送行,办一个“欢送会”。治丧期间大放鞭炮,意在热闹,并冲淡压抑和恐怖气氛。出殡时摔破一个碗,是示意“打发”死者出门,以免其再来纠缠生者,或说是送一个碗给死者到阴间去吃饭。中国古代,父母亡故后,孝子居丧三年(实为二十七个月),期间不得“从吉”,即不得过正常人的生活,如婚嫁、出外做官、经商等,意在推行“孝道”,强化两代人之间的联系。天葬者则认为通过飞鸟食尽遗体,死者的灵魂就可以由此升天,如此等等。

      在殡葬实物方面,中国传统的土葬时用棺,民间称“寿器”。寿者,长久也。民间多将棺材的内部和外部两头漆成红色,以示吉利。与此同时,还有寿衣、寿裤、寿鞋、寿袜、覆面巾、纸钱、龙头杠、孝服、白纸花、黑臂纱等。墓地称“阴宅”,墓穴则称“千年屋”。古代中国人要求死后有一块墓地,否则被认为是“死无葬身之地”,并认为这将影响到来世轮回。因而此话也经常用作了人们之间的赌咒语。现代殡葬则有收殓车、冷藏棺(柜)、火化炉、电脑、鲜花等殡葬用物。有的殡仪馆用高档车作收殓车,用意在尊重生命,并颇受丧户的青睐。

       殡葬操作和殡葬实物是按照生者生活的模式而设计的,所谓“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即象对待生者一样地对待死者。如生者的房屋称“阳宅”,墓地则称“阴宅”;生者爱受人尊敬,因而人们也就百般地“尊敬”死者,给他们瞌头、上香;生者要吃饭,因而也就给死者上祭品等。

       总之,这些有关殡葬的观念、殡葬操作和殡葬实物在最初被设计出来时都是有“含义”的,只是年代的久远,人们有时弄不清它们的原始意义了。大体上,它们分别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追求人生的永恒,孝道,对先人的报恩心理等。殡葬是生者按照自己对生命、人生的理解所设计的,它的最终目的仍是生者,因而殡葬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生存文化。我们理解殡葬文化时,主要是领悟其中所蕴藏的含义,而我们要提升本单位的殡葬文化水平时,也侧重在将某一健康的“含义”溶入到殡葬观念、殡葬服务和殡葬实物中去。

什么叫中元节?

什么叫中元节?

来源: 民政部网站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把祖先。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