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殡葬可以是这么优雅从容的事

在老板找她谈话前,葛婷婷从来没想过自己会从事这个行业。她也没想到,自己后来会如此倾情投入。

殡葬。文化。传统。传承。如她所说,给逝者尊严,给生者尊重,给置身其中的人以生命教育,是这个行业的文化内涵。

是的。崇高,而且优雅。

原来殡葬可以是这么优雅从容的事

N年前,葛婷婷离开媒体行业,在一家上市房地产公司做总裁助理。几个月后,老板找她谈话,集团要筹建殡葬服务部门,打算让她负责。

老板是出了名的有人文情怀的人,觉得中国文化的断层和失落与家庭传承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在家庭这个小的单位,一代人和另一代人之间的交接并不清晰甚至没有交接。

葛婷婷很快理解了这份情怀:当一个人走到人生的终点时,应该是有传承的,小到家庭,大到国家的历史和传统应该让子子孙孙一辈辈缅怀,并传承下去。

周围人觉得这个行业不入流是自然的事,毕竟,殡葬行业在中国,忌讳多不说,还沾了很多的晦气。而很多从业者像地下工作者,不暴露职业,不主动与人握手,不说再见,甚至在圈外找不到生活伴侣。只能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于葛婷婷来说,那是一份工作,一个挑战。生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她并没有太多的忌讳。尽管父母心里也许有想法,但表面上不反对也不支持,这就够了。

一年多的时间,葛婷婷考察了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台湾等世界各地的殡葬行业,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墓地。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是国家教育基地,她看到孩子们追逐嬉戏,大人们聚会野餐。将军和士兵,归于尘土,都是一样的墓地。在俄罗斯新圣女公墓,各种历史雕塑,各种人文景致中,赫鲁晓夫、叶利钦等名人和普通百姓长眠于此,墓地是景点,也是文化遗产……

看得越多,葛婷婷越多感慨:原来殡葬可以是这么优雅从容的事。

亲人的另一个家,不应该是那样的

考察结束,葛婷婷所在的公司做了一个合作项目,做杭州一处陵园的二级开发。

不久,她又受命去外地做集团的养老项目。

两年后,葛婷婷再次回杭州做公司的殡葬项目。这一次,是她主动要求的,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

“之前和陵园合作的过程中,看到逝者落葬时,亲人把骨灰捧回来,放进墓穴,陵园的师傅拎个水泥桶,嘴上叼着烟,浇好水泥后,随便踩上两脚,就说好了。家属还得低声下气,感恩戴德。”葛婷婷心里很不是滋味,“那是亲人的另一个家,不应该是那样的。”

舅舅去世前后的亲历让葛婷婷感触更多。老人脑溢血住院,走时亲人甚至不在身边。医院的太平间,在最偏僻的地方,要经过一处散发着恶臭的垃圾房。路灯昏暗,车吱呀作响,忽然凄凉袭来,葛婷婷忍不住放声痛哭。进到太平间,人被放到一张冰冷的铁床上,工人师傅给老人换衣服,帘子一拉,也不知道怎么折腾,之后放进了冰柜。殡仪馆告别,外边喧闹嘈杂,里边一默哀,三鞠躬,绕一圈走人。很多人无端生出许多感慨:人生在世,真没意思。回到家,葛婷婷和母亲相对静坐,心里都空落落的。从临终到落葬,全是琐碎,都要操心。竟然没有机会更好地关心一下逝者,没有机会更好地表达对逝者的缅怀和尊重。

尽管葛婷婷觉得所有参与葬礼程序的工作人员态度都是好的,但“远远谈不上周到,所有的程序都是公式化,程序化的。所有的仪式和过程都没有体现对逝者足够的尊重,和对亲人情绪的关切疏导。”

回头做自己想做的事,浙江绿郡生命礼仪公司成立,葛婷婷继续考察学习。第一个真正打动她的是日本影片《入殓师》,“有一些我们想要的东西。”

一边学习,一边尝试,公司的业务先从葬礼开始。

有了记忆,才能传承

第一场个性葬礼是一位英年早逝的男子。

未亡人是一位文化素质很高的女性,和逝者的婚姻突破各种困难阻力,彼此深爱着对方。妻子无法释怀,不想草率将丈夫安葬。葛婷婷和她的团队与对方经过一个多月的沟通,设计了整个仪式。

告别仪式在陵园的大草坪上举行,鲜花、地毯、签到处,几十排椅子,“像一场婚礼。”葛婷婷说,逝者很多生前用过的物件都搬了过去,其中有20多条领带,每一条领带妻子都写了一个心情故事,哪一年买的,什么地方买的,当时是什么情景。仪式没有哀乐,主题曲是《怒放的生命》,原唱曹轩宾是逝者生前的朋友,也到了现场。到场的人坐在椅子上,听亲人朋友讲逝者的过往,缅怀逝者。

在山上落葬之后,在山下安排了一场小的茶歇,妻子和家人到草坪回礼,吃点心,喝茶聊天。葛婷婷记得,仪式结束后,妻子主动和绿郡的工作人员合影,告诉他们,“这样一场告别仪式,让我的内心很温暖,我觉得我的爱人没有离开,只是很开心地去远足了,我们要更好地活下去。谢谢你们,给了我继续微笑着活下去的力量。”

尽管第一次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但那次告别仪式,让葛婷婷坚定了公司做好个性化葬礼的信心。

去年,一位中年逝者的妻子找到他们,希望给爱人做一场告别仪式。逝者每年都会给家人买保险,每年都会写下下一年的梦想并努力实现,但没有一件是关于自己的。“他是个好人,没有人说过他的一句不是,希望孩子长大了还记得他的爸爸,知道爸爸是什么样的人。也希望朋友们记住他的好。”

在《来过,就不曾离开》的仪式现场,签到处放置了供亲友填写的心愿卡,祈福卡,写给逝者,留给家人。仪式上大家讲了和逝者相处的点点滴滴,许多不为人知的事。公司制作的视频,回顾了逝者一年年的心愿,结尾虚拟了逝者最后的梦想,以逝者的口吻,祝福父母妻儿兄弟朋友好好活着。

“这样一场告别,让亲人朋友更了解这个人,更爱这个人。他的积极和乐观向上会感动和影响很多人。”葛婷婷说,“有了记忆,才能传承。”

即便是一位家庭主妇,给家人做了一辈子的饭,也有她的光辉故事,也有她的闪光点。葛婷婷说,难道不是吗?

歌颂生命,倡导生命的美好

从个性化葬礼开始,绿郡生命礼仪公司的业务慢慢展开,从临终关怀到入土为安,殡葬的所有环节都纳入了服务内容。

但不管做什么,殡葬都是“以逝者为中心,为生者的服务”,葛婷婷说,有尊严地送逝者走一程,陪伴生者度过最艰难的一段时间,给生者力量,应该是这个行业的宗旨。

不可否认,杭州从事这个行业的,一些陋习还是存在,某些商家还是无良。暗箱操作,漫天要价,潦草应付,缺乏尊重。经历过“白事”的人,有苦自知的不在少数。

葛婷婷和她的同事做的,就是让行业操作公开透明,让生者和逝者得到尊重。

“葬礼仪式虽然有悲伤,但应该是一场生命教育,应该更多地传达正能量,应该缅怀逝者,歌颂生命,倡导生命的美好,让人珍惜生命,而不是让生者觉得生命毫无意义。”

葛婷婷理解的殡葬行业不是单纯的服务业,还是一个文化产业。通过葬礼,可以拾起已经丢失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情怀,“从小我的方面讲,可以传承这个家庭这个家族的精神内涵。从大的方面讲,中国是礼仪之邦,儒、释、道,以及民间传承下来的东西,糟粕要摒弃,体现生命价值,生命尊严的,好的传统要继承,要发扬光大。”

所以,葛婷婷觉得,这个行业应该是有门槛的,除了心理方面的门槛,文化内涵的门槛,才是最高的门槛。

在葛婷婷看来,作为文化大省的浙江,作为文化大市的杭州,在殡葬文化方面,还站在这个门槛之外。欧美的殡葬文化,是宗教深度影响下的一种积极的生命教育。同为中华文化影响下的日本和中国台湾,文化的传承在殡葬行业也得到了深度的体现。即便是上海、重庆、江西等省市,这些年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什么时候,这个行业入流了,体面了,周围的人理解了。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自己看得起自己了,不把自己封闭死了,这个行业也就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了,生者也就真正懂得尊重逝者了。也许吧。”

“我不认为这个行业有什么不好,需要有人干,而且很崇高,很美好。真的。”葛婷婷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