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讣告,去吊唁时应该怎么做?殡葬花圈要如何送?

到达灵堂后,首先应该向接待自己的丧属就逝者的离去表示哀悼,并致以慰问。然后在其指引下到接待处签到、登记。随后,取出礼金,将其递交给接待处。递交时,口中可念“节哀顺变”。赠礼金的同时,一般还要向逝者的灵位进献花圈。若是参加现代葬礼,或者本人奉行环保主义,可以用鲜花代替。之后,到逝者灵位前祭祀礼拜。祭拜前应该向丧属稍作施礼,祭拜时应遵循与本场葬礼形式相应的礼仪。若祭拜的人数较多,可在一旁静静等候。祭拜后若无他事,便可离开。

殡葬花圈要如何送?

不可询问死因或病情经过

慰问丧属时,应当坦承自己的震惊、惋惜和哀悼,切忌矫揉造作。同时,应注意不可询问逝者的死因。若逝者是因病去世,不可询问病情的经过。同样的问题被反复询问,可能会勾起丧属心中已经暂时平复的悲痛。因此,与丧属交谈时要注意照顾丧属的情绪,避免提及一些不合时宜的话题。

不宜在灵堂久留

如果不是远道而来参加葬礼的,吊唁结束后应当尽快离开,尽量不给丧属增加麻烦。离开时,要再次向丧属致以慰问和哀悼。

无论是刚到或离开,慰问丧属时都应该在走到丧属近前,做到轻声低语。若丧属有需要,应尽量为其提供帮助。

殡葬花圈要如何送?

殡葬花圈要如何送?

礼金的同时,葬礼参加者还要向逝者的灵位进献花圈,上书挽联,以示哀悼。按照习俗,花圈本应由参加者自行准备。但由于购买不方便等原因,花圈一般都由丧属提前准备,参加者到场后只需提供姓名等信息,由丧属安排人员书写挽联贴上即可。另外某些地区曾经有在进献花圈时附赠毛毯、被褥的习惯,但现在基本见不到了。

挽联格式

分上下两联,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 上联常书“悼念XXX”、“沉痛悼念XXX”或“XXX千古”,下联则写“XXX敬挽”、“XXX泣挽”或“XXX拜挽”。上联位置须高于下联。

除特殊葬礼(如国葬等)和大型公祭外,民间葬礼进献花圈时一般都没有特别的礼仪规定。

花圈并不是传统葬礼的产物,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却成为了葬礼中必不可少的物件。民间葬礼所使用花圈多以纸张、塑料制作,不但浪费纸张,用完后焚烧时所产生的烟尘也极度污染环境。近年来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弃用花圈或者用鲜花作为代替。

鲜花环保无污染,不仅外观比花圈漂亮,其含义也更为美好和深刻。进献用的鲜花一般以菊花或百合为佳,当然也可以选用逝者生前喜欢的品种,但注意不可选用带刺的玫瑰。

我们提倡摒除陋习、环保祭祀、低碳治丧,真诚建议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弃用花圈,选择进献鲜花。这样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能让灵堂看起来更美观,还可以减轻丧属在葬礼后续事项处理时的负担。

丧事礼金折射出来的人性和亲情

以前在农村老家,如果谁家有丧事,再多的子女,一般也只设一个礼簿。而且是由大佬知(事主家请来管事的)定好兄弟间怎样兑钱铺底、礼金怎样分配等大大小小的事务。

我婆家奶奶是两千年去世的,距现在二十多年了,但当时因为礼金搞出来的闹剧,让村民人尽嗤之以鼻,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善良胆小的奶奶九泉之下也是有多无奈和伤心。

婆家奶奶有四子两女。丧事由四子操持,按我们这里风俗,女儿是嫁到人家家的外人,只是亲戚。

奶奶的四个儿子分别是:大伯、我的公公、三叔和四叔。

大伯已经去世多年,在家务农的大堂哥是长孙,代表大伯,二堂哥在淮海水泥厂上班;我公公在大屯煤电公司上班,并且全家农转公司户口,大伯子在公司干消防,我老公大学毕业后,(当时的公司户口也换给大伯子的小舅子上班用了),也在单位上班;三叔家的两个堂弟当时都没成家,四叔家的堂弟刚一岁多(四婶智障,近五十得子)。

我老公初中、高中和大学同学之间都约定过各种礼节的标准,要好的朋友和同事也有类似约定。所以,出殡那天,我公公这一分支里,仅我家的礼节就收了四千多(在当时农村算数目很大),超过其余所有礼金的总和。

和我老公一样的上班族还有大伯家的二堂哥和我大伯子。二堂哥同学和朋友没来一人,而且也没有礼金,他单位派了代表献了花圈,其中有人还把一踏钱给了二堂哥,二堂哥随手放进他口袋里。(拢账分账时,大娘解释说那个人借二堂哥的钱,顺便归还。)我大伯哥更干脆,所有朋情一概没有,单位也没来一个人芽儿,也没有花圈。(拢账时,他私下给我老公谝,这都是他自己的人情来往,所以礼金他全部内收了,人也没让他们露面。)

其实,我老公把所有礼金都如数奉出,有他自己的理由:首先,奶奶疼爱他,他从小跟奶奶的时候多,为了这份疼爱,足以使他这样做。这点我很赞成,奶奶爱屋及乌,每次我跟着老公回老家,奶奶高兴得无以复加,哪怕慈爱地坐旁边看着我们吃饭也开心(婆婆不让她在我家吃饭,我让奶奶,奶奶也不敢,我管不了婆婆的行为)。每次回城,奶奶都在半路截着我们,围裙里兜着鸭蛋、干辣椒之类尽她所能拿出的最好的东西。

本来礼金记在礼簿里也是给我公公这一分支长脸,有时人活着不就是要个脸面吗?这一点也是正常要求。

整个葬礼比较顺利地结束,最后大佬知喊来老弟兄四个来分账。

三叔看过礼单,对我们小夫妻说:叔知道你们小家庭刚建立,买房手头紧,但全当虱子多了不知痒,就算是我们挖了你们一爪子,你们把你的礼金充入总账里,不拿出来给你们了!

我们作为孙辈的礼金被充公,首先是礼金记到明处就是给足了我们面子,(不管在这里讲面子重不重要)。充公也正常。我们不能既得了好名声转头又想再独得了利益。

三叔使着老脸让礼金充公,至少他亲口承认自己占了晚辈的好处。

婆婆听到三叔这样说,而且我老公没有异议,非常心疼这四千多块,于是说大伯家的二堂哥单位只献了花圈,礼金被二堂哥私自收了,也应该拿出来。大娘说,钱是二堂哥同事以前借的,那天正好送来了。

婆婆就一蹦三尺高,围着村子叫骂私收丧礼的,大伯哥马上声援,跟上婆婆也一边蹦一边大声叫骂。

懵圈的老公也要顶上去,加入婆婆和大伯哥的行列。

我赶忙把老公拉住,小声告诉他:第一,人首先要知廉耻,如果对方不靠谱,你难道也和他们一样在屎尿里打滚纠缠吗?况且你把礼金都上在明处,就应该预料到充公的情况,也应该预料到别人不愿意拿出自己的朋情礼金。第二,你自己的亲哥也全部私自收的礼金,如果骂别人,不是也骂自己亲哥吗?

老公顿时醒悟,去阻止婆婆,给婆婆嘀咕几句,婆婆愤愤的闭嘴。

三叔也不追究二堂哥和大伯哥有没有私自收礼金,反正有我们的攥在了手里,人家不愿意拿出来的,要也可能只是徒遭奚落。不如见好就收。

后来,婆婆怪我不和三叔争取,说我不过日子,不知道守财。

我说,这件事以后,我记取教训,下次再有类似的事,我一定及早打算,不会再有让人欺负霸占的事发生,钱再多,不知廉耻的也不配要。

婆婆惋惜地说,你爷爷早走了(去世),现在你奶奶也走了,以后哪还有这样的事也!

我笑,一直望着婆婆微笑着很久———三叔他们算是最后占我家便宜了,但以后很少有交集;婆婆和大伯子的表现让我懂得,婆婆公公的百年之后的事,才是这次丧礼闹剧让我我最应该记取的教训吧!

「民间故事」豆腐宴

豆腐饭,亦称“豆羹饭”,是一种流行于江浙沪民间的丧葬习俗。葬礼结束后,丧家要举办酒席,雅称”豆宴”,酬谢前来参加葬礼以及以现金、实物等形式助丧祭奠的人,被请者一般不得拒绝,否则会被认为是”失礼”。

「民间故事」豆腐宴
豆腐宴

有个叫黄高的佃户,租种了本村杨员外家几亩薄田,农闲时就做豆腐卖。他无论种地还是做豆腐都有一套,被大家称为“小能人”。这名号传到杨员外耳朵里,惹得他不太开心,总想借机作弄一下黄高。

几个月后,杨员外的父亲死了。当地有个风俗习惯,谁家有丧事,村里的老少爷们都要去帮忙。如果主人家人多事杂顾不过来,就让别人办一桌宴席招待客人。杨员外便找来黄高,说:“你帮我招待一桌客人吧。”

黄高一听着实慌了:这样招待一桌,少说也得三十两银子,他哪来这么多闲钱?于是,黄高连连摆手说:“老爷,这事叫有钱人办吧!”

杨员外一听,瞪圆了眼睛说:“你不是‘小能人’吗?我有事求你帮忙,你竟推三阻四。那从今往后,咱就一刀两断,不要来往了!”

「民间故事」豆腐宴
豆腐宴

黄高是聪明人,一听这话,也明白了大概。他怕得罪杨员外,只好先应承下来。

黄高离开杨员外家,一路都在想怎么筹酒席钱。亲戚都是些穷亲戚,相比来说,自己还算富有的。怎么办?怎么办……突然,他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差点跌倒。他定睛一看,只见地上躺着一个白胡子老头。老头两手捂着肚子,面色蜡黄,额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看样子病得不轻。

黄高赶紧俯下身,问他怎么了。

老头有气无力地说:“好人,救救我。”他见黄高一脸为难,又说,“我是想吃豆腐脑想出病了。你只要给我弄碗热豆腐脑喝就好啦!”

黄高一听,松了口气,赶紧说:“那好办,我家是卖豆腐的,你跟我回家吧。”说完,他将老头背起来就走。黄高背着老头回到家,正赶上老婆在磨豆腐。他立刻舀了半瓢豆腐脑服侍老头喝了。

老头喝下去以后,果然恢复了元气,没半袋烟的工夫,脸色就红润起来。

黄高却仍紧蹙着眉头,一脸愁容。老头便问他:“什么事把你难住啦?要是我能帮,就搭把手;要是我帮不了,出个主意也好啊。”

黄高便把自己的烦心事和老头说了。老头听完,竟说:“这好办。你不是会做豆腐吗?就用豆腐招待客人呗。”

黄高只觉得不可思议,问他:“光豆腐就能办成宴席?”

老头拍着胸脯说:“这事包在我身上,我一定把这桌宴席帮你办好了。”

「民间故事」豆腐宴
豆腐宴

虽然黄高对用豆腐办宴席仍是半信半疑,但眼前他也只好把死马当活马医了。这时,他才想起来,还不知道老头姓名家世。

老头只说自己姓蒋,别的不愿再多说。

到了宴席当天,黄高按蒋老头的安排,做了两包豆腐。一包老的,比砖块还硬;一包嫩的,比现卖得还嫩。然后,他又向邻居借了碗盘。一切准备就绪,蒋老头又拿出些粉粉面面当引子,烹、炸、炖、炒、蒸……他七弄八弄一番忙活,就做了满满一桌子菜。

时辰一到,杨员外带着客人来了。其实,他原本只想为难一下黄高,让他出出丑,知道自己一个穷佃户配不上“小能人”这种名号。谁知道,黄高不仅答应招待宴席,还做得有模有样。只见桌上摆了满满一桌菜肴,香气扑鼻、刀工精湛、色泽诱人。

杨员外也算见多识广,却从没见过这样的菜色。但在吃之前,他还要鸡蛋里挑骨头。他问黄高:“这都是些什么东西?人能吃吗?”

黄高赶忙回答:“回禀老爷,这些菜全是用豆腐做的。我以身家性命担保,您尽量吃。”

杨员外听了,暗自吃惊,想不到这黄高还真是能人。但他还是虚张声势地说:“黄高,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你糊弄谁啊?弄了一桌烂豆腐!”

黄高知道杨员外有钱有势,吃过各种山珍海味,不会稀罕这些豆腐做的菜。他也只好硬着头皮说:“老爷息怒。您先尝尝味道,再埋怨小的也不迟。”

杨员外听了黄高的话,就拿起筷子,就近夹了一筷,放在嘴里一尝,眉头就皱了起来。

黄高在一边看着杨员外的表情,心跳到了嗓子眼。难道这菜不合他的口味?

杨员外又连尝了几盘后,才舒展开眉头,招呼其他人一起品尝。

客人们纷纷拿起筷子,他们尝完都瞪大了眼睛。这些菜肴看起来似肉非肉,似鱼非鱼,似花非花,吃到嘴里,却是清脆爽口,回味无穷。众人一边品尝,一边赞不绝口:“好味道!”

「民间故事」豆腐宴
豆腐宴

杨员外本想借机找茬,没想到黄高还真有能耐。他只好就坡下驴,一边吃,一边和客人夸赞:“好味道!”送走了客人,杨员外向黄高打听:“你这桌菜花了多少银子?找谁做的?”

黄高不敢隐瞒,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杨员外听完只觉惊奇,他想了想,吩咐说:“你叫蒋老头再给我做一桌,做好了我重重酬谢。”

黄高把杨员外的要求对蒋老头说了。蒋老头听了,哈哈一笑说:“行,叫他拿一百两银子来。”

这下,轮到黄高吃惊了。他问蒋老头:“这桌菜只用了两包豆腐,怎么好问他要这么多钱?”

蒋老头却理直气壮地回答:“我要的是手艺钱,他要不答应,那我就不去了!”

黄高只好传话给杨员外。杨员外财大气粗,不在乎这点银子,当场拍板答应了。

第二天,蒋老头带着两包豆腐,由黄高带路来到杨员外家。

杨员外吩咐自家的厨子,寸步不离地陪在蒋老头左右。这么做目的有二:一是偷学手艺;二是要看看这桌菜究竟是不是用两包豆腐做出来的。

蒋老头对此心知肚明,却没有点破,该怎么做还怎么做。满满一桌子佳肴,除了调料,全是豆腐做的,色香味俱全……

这一次,杨员外特地请了好多贵宾来品尝。结果,大家仍是齐声赞好。杨员外这才心服口服。

杨员外送走了蒋老头,便迫不及待地问自家厨子,手艺学得怎么样。

「民间故事」豆腐宴
豆腐宴

厨子胸有成竹地说:“老爷,我伺候您这么些年,手艺怎么样您是知道的。我有以前的手艺垫底,再学他那点,还不是小事一桩?说不定我做出来的还更好吃呢!”他为了证实自己所言非虚,还说要当场露一手。于是,他依样画葫芦,开始做菜,结果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有蒋老头做的味道好。

杨员外一看这情况,便吩咐自家厨子:“快,赶紧去把蒋老头请回来!我要雇他专门做豆腐菜。”

厨子一听就慌了。他心说:同行是冤家。要是这老头一来,还不抢了我的饭碗?想到这里,他就说:“老爷,不就是用豆腐做菜吗?您老要是喜欢,我以后慢慢琢磨,还愁做不出来?何必再去破费?而且您现在是图一时新鲜,觉得好吃,多吃两次就厌烦了……”

杨员外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安抚他说:“你放心,我先让他来做一段时间,等你把手艺学会了,再辞了他。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

厨子听了这话,吃了定心丸,赶紧去请蒋老头。他走到半路,正巧遇到了蒋老头。他忙迎上前,传达了杨员外的意思。

谁料蒋老头急着赶路,怎么也不肯出去。厨子没办法,只好一边装出可怜巴巴的样子,说自己奉命行事,办不好要挨罚,一边连拖带拽将蒋老头弄到杨员外家。

杨员外一见蒋老头,就开门见山地说:“老师傅,你年纪也大啦,别东跑西颠啦,留在我家做工,我绝不亏待你。要多少,你开个价!”

蒋老头看杨员外那财大气粗、趾高气扬的样子,不屑地说:“皇帝的御膳房都留不住我,就你一个土财主还想收买我?”说完,他扬长而去。

杨员外呆呆地看着蒋老头的背影,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心说:怪不得!他是宫里出来的,咱可得罪不起……